新浪微博 服务热线:021-54306082(总机) 欢迎访问上海市工商联信息技术商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专家观点

王向群:产教融合的核心是“人才质量”

发布时间:2023-10-17

去年底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14项建设改革任务,产教融合就是其中之一。 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国民教育,它除了学校教育的一般育人价值外,它的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更直接对接、服务于产业、岗位的需求,产教融合的深度将直接影响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产教融合顾名思义是产与教,其核心是“人才质量”,应该是企业和院校的“双向奔赴”,是跨界合作,更是跨界相融,努力成为彼此的支撑。对职业教育来说是学生的培养质量,是毕业生对于岗位的适应力和未来生涯发展的潜力,考量我们职业院校的是办学关键能力;对产业来讲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影响力,考量的是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些都绕不开的是人才质量,这就是我们可以“双向奔赴”,可以相融的核心。

话又说回来,尽管产教融合需要“双向奔赴”,但从职业教育、从职业院校的角度来讲,如何凸显产教融合特征、把握合作的尺度也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优化类型定位的关键。我们还是首先定好自己的“位”。因此,站在教育学校的角度:

首先,我们要抓住机遇找准定位。这次中办国办文件与以往国务院文件的最大不同是将原先定义于“校企合作”的升华,给我们的感觉是政府层面的制度性架构,是要营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文件从政府层面对于改革方向提出了: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一是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二是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三是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在这样一个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的大变局中,如何找准定位,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是考量我们院校能否适应改革发展的办学关键能力。因为今天的职业教育,尤其中等职业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已经很多元了,我们提供的“终极产品”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以直接就业为首选了,但我们作为类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标的仍是产业岗位的需求,如何改,如何为学生的最终生涯发展质量提供有效支撑?需要我们从教育链、产业链的延伸和服务中重新定位,打好配合。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性本科,我们都是这个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兄弟姐妹,但我们不是普通教育序列的以内循环为主,我们的目标还是培养适应和满足产业岗位发展变化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我们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属性。

其次,是明确目标精准发力。面对产业的发展变化,面对职业教育自身的结构和区域布局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还是要根据产业行业的发展变化,结合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借助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生态的优势,不断改革完善我们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方案的实施将培养目标落地,形成相关的制度规章。以往我们在校企合作中形成的经验可以继续,但要进一步在有效性和精准度上下功夫。如: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或典型生产案例引入实践教学过程;再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下企业实践、企业高素质高水平员工任学校兼职教师等等,要在产教融合深化的制度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加强研究,提高队伍的应用研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话中,王向群还寄语了专委会的未来发展。她说:我对市工商联及信息技术商会联手相关职业院校成立产教融合专委会的做法,认为是非常有远见的,搭建了这样一个大平台,让我们院校和企业有一个共商、共赢和共发展的平台。我曾经一直有这样的希望,对校长来说要有不断改革创新的意识,带领团队不断追求卓越,希望我们的企业家有更多的教育情怀和更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参加了今天这个成立大会,我看到了,我有理由相信至少我们这个专委会的企业家是具备了这样的情怀和责任感的,所以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力合作,形成机制,重视落地,真正走出一条符合我们实际的、具有我们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为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提供更多的改革模式和范例,携手将我们这个专委会打造成上海、乃至全国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标杆。